【开云(中国)】时代的呐喊,“生死”的跋涉——开云手机站官方网站入口邀请章海宁老师开展萧红《生死场》学术研讨会
书海泛舟,纸墨年轮
凝心聚魂,思而有行
极致的苦难书写
悲悯的女性叙事
聚焦!萧红《生死场》学术研讨会
感受浸透旧中国“生死场”的悲凉
体会萧红笔下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作家与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不断提升文院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养,开云手机站官方网站入口于10月17日下午15:30在文科楼三楼黑龙江文学馆开展萧红《生死场》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邀请黑龙江省萧红研究会副会长、萧红文学馆执行馆长、黑龙江大学萧红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章海宁老师主讲,开云手机站官方网站入口副院长付振华主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孙玉生教授、部分研究生代表参加了研讨。
《生死场》是我国著名女作家萧红创作的中篇小说,这部小说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哈尔滨近郊某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前后,村庄里上演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的故事。萧红笔下的《生死场》以鲜明的历史内涵、善与恶等人性两极因素的对抗为旨归,将笔力集中在战争对于贫苦家庭的影响,集中在对人生命状态的深度怜悯和严苛批判上。
章海宁老师从萧红的生平创作、作品的社会反响、文学价值和意义角度对《生死场》加以解读,着重从鲁迅的序言、胡风的读后感以及胡恒瑞的日记等视角对《生死场》的出版成书做了进一步的阐释。章海宁老师还从鲁迅与胡风视野的角度、孙犁与钱理群现实主义与启蒙视野的角度出发,并借着夏志清与陈思和对《生死场》的观点进一步阐明了《生死场》的时代内涵与意义。孙玉生教授、顾慧敏同学就萧红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争议以及该部作品的成书版本问题与章海宁老师展开讨论,与会师生深受启迪。
一字一句,书页翻动间,我们仿佛可以穿越时空,感受一个时代的传奇与不朽。本次学术研讨会让文院研究生进一步体会了萧红笔下的现实悲剧,唤起他们对生死问题的思考,引导他们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死场》中人民向死而生的勇气和精神,在各个时代历久弥新,即使今天读来仍让我们觉得回味无穷,并能从中汲取到更为深层的精神力量。
策划|开云手机站官方网站入口学生媒体中心
撰稿|刘相禹
摄影|张庆秋 孙靖雅
排版|
一审|程龄萱
二审|张东影
三审|迟艳平